默默的來到歐洲行的第12天了!!! 今天也是個大大大太陽艷陽高照的好天氣,就是要拿來逛來到巴塞必參觀的室外行程聖家堂(Sagrada Familia)和奎爾公園(Park Guell)的阿! :D
於Opera捷運站下車,遠遠的就可以看到高聳著的聖家堂。順道一提,有很多旅遊書上會建議遊客買聖家堂門票時順便購買奎爾公園裡面高第之家的套票。我們後來參觀高第之家的時候覺得沒有很必要,原因是高第之家有的東西在巴特婁之家都可以看的到。
幾乎已經要成為巴塞隆納的代表作的聖家堂,是個既不受教皇統御,也不屬於天主教的財產,只是個私人的宗教建築。它是一位書店老闆柏卡貝勒(Josep Ma Bocabella)所夢想建造的禮拜堂。
1882年開始,柏卡貝勒委託了建築師維拉(Frrancisco de Villar)設計興建,但不到一年的時間雙方因為意見不合而不歡而散,之後柏卡貝勒找了年輕的高第(Gaudi)接手。高第在這裡奉獻了畢生心血,43年於1926年後去世,但只完成了地下室和誕生之門。
後來西班牙內戰爆發,工程一度暫停,直到1952年才由建築師群重新動工。已經興建超過100年的聖家堂,如今已經完成教堂內部主墊等主力結構,剩下的雕刻裝飾與塔樓部分,預計2020~2030年才會全部完工。在高地的構想裡,這座教堂就像是一本”刻在石頭上的聖經”,藉由各個門面及雕刻,向人宣揚基督的一生。
高第設計聖家堂的靈感來自蒙瑟瑞特(Montserrat)聖山(我們行程最後一天有排!),預計共由18根高塔和3座立面組成。外圍的每座立面各有4作高塔,高達94公尺,代表耶穌的12個門徒;內圈則有4根107公尺的塔,代表四位傳福音者;最後是2根位於中央更高的塔,分別代表聖母瑪利亞,以及至高的耶穌。
擺在門口的聖家堂模型,為榮耀之門未來的樣子。目前還在興建沒辦法拍照。
誕生之門,總共花了50年完成。為高第醉嘔心瀝血之設計,幾乎每吋空間都說著故事。共有三道門,由右而左分別代表”信(信仰)、愛(基督愛)、望(希望)”。高第當時希望聖家堂能成為所有人都喜歡親近的教堂,在設計這道立面的時候,仔細挑選負近居民做為上方雕像的模特兒,就連出現的動物也不例外。另外誕生之門上可以看到聖家族所有人的名字,還有榮耀神的話語,並以馬賽克拼出”讚美上帝”的字樣。
復活之門,敘述著耶穌死亡及復活的故事。在高第去世之前已經畫好草圖,後來由喬瑟夫 (Joseph Maria Subirachs)繼續設計完成。總共三層的雕像裡,左下方為最後的晚餐,中間為耶穌背十字架和被釘十字架的過程,右上角為安放耶穌於墓。
復活之門草圖
有兩尊高矮不一之雕像,描述猶大用親吻耶穌臉頰作為出賣耶穌為暗號,藉以通報羅馬士兵,被猶大親吻者即為耶穌。耶穌身後有一數字方格,無論直、橫或斜,加總起來皆是33,代表著耶穌33歲受難而亡。而猶大身後牆上刻有一隻向來代表人心醜陋及險惡的蛇,如此設計,其用意可想而知。
後面灰色的字體浮雕牆/門面為聖經的節錄文句,是以拉丁文所寫,舉凡重要辭彙則以金色字體展現
教堂內部。高第希望聖家堂的大殿像一座森林,柱子就是樹幹,拱頂就是樹葉,藉由開枝散葉的樹枝撐起整座空間,也因此在樹幹的分枝處設計了許多橢圓形的”關節”,拱頂也設計了如葉子般的效果。為了讓室內能產生陽光灑落的感覺,設計師依照高第的願望,在頂部開了一個圓洞,不但收集日光,也藉由旋轉四散的紋路將室外的陽光分散到室內,再加上美麗的馬賽克拼貼,讓金色葉子在大殿頂上發光。
高地利用鏡面反射去作複雜的力學計算
復活之門旁邊的小屋子,是高第設計的學校,現在當作陳列室使用。有葉子般起伏的屋頂、波浪般彎曲的牆壁,給予這棟屋子穩固的支撐力。
參觀完聖家堂我們就前往奎爾公園囉! 我們搭捷運到Vallcarca站後順著路牌走可以從手扶梯直接進公園後門。
路旁看到被畫得好笑的仙人掌XDD
遠眺聖家堂
奎爾公園本來是要設計成擁有6戶別墅住家的英式花園,後來卻只完成兩棟樣品屋及公共設施而失敗收場變成公園。其中一棟房子曾為高第所有,後來變成高第博物館,展示高第曾經用過的家具及其設計。
整座公園沒有直線存在,高第用蘑菇、糖果屋、七彩蜥蜴等創造出的童話趣味,廣受遊客歡迎。
希臘劇場,是座由84跟圓柱支撐的大平台,下方的柱廊回音效果極佳。上方的平台當作劇場兼廣場使用,一長排拼貼著彩色磁磚的石椅,色彩斑斕,彎曲處可以容納小團體聊天的坐位,頗具巧思。據說張惠妹曾來此地替MV取景。
靈感來自蒙瑟瑞聖石山的特殊拱廊,內部毫無之稱的結構,完全以當地石塊自然呈現。
時間過的飛快,我們逛到忘了時間直到肚子咕咕叫提醒我們好像該下山去尋找晚餐了。聖家堂和奎爾公園都是可以慢慢走晃欣賞參觀的地方,建議排行程的人多留點時間給這兩個地點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